关闭

举报

  • 提交
    首页 > 党建扶贫 > 正文
    购物车
    0

    党建扶贫“双推进” 齐心合奏“三步曲”

    信息发布者:沈密123456my
    2019-12-08 15:16:15    来源:区委组织部 古城先锋   转载



    文化街道拉马古社区:


    党建扶贫“双推进” 齐心合奏“三步曲”

     

    山高坡陡、交通不便、地质灾害频发、通讯不畅……作为高寒贫困山区的文化街道拉马古社区鲁准罗居民小组,贫穷、偏远、落后一度是这个地区难以摆脱的标签。

    可如今,在长松坪集中安置点的鲁准罗新村,呈现在人们面前的却是可以和城里住宅小区相媲美的景象:光滑的柏油路在松林间穿行,清洌的自来水接通到户,灰瓦白墙的新房错落有致,连片的温室大棚分外惹眼,路灯、篮球场、活动中心一应俱全……从分散居住到集中安置,鲁准罗新村的变化是拉马古社区党支部按照“围绕扶贫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工作思路,将社区基层党建工作与精准扶贫工作紧密结合“双推进”,在上级党委政府和挂联单位的大力支持下,在党员群众夜以继日的顽强拼搏下,鲁准罗居民小组改变 “一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的现状,搬出大山、新建家园、综合发展“三步走”,党群合力“挪穷窝”的一个缩影。

    鲁准罗老村旧貌

    鲁准罗新村



    1


    “搬得出”——旗帜引领描绘脱贫蓝图


    拉马古社区鲁准罗居民小组隶属文化街道拉马古社区,位于古城区东部,距离城区40公里,海拔1500米至3200米。现有55户196人,党员14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15户47人,贫困人口占24%,是拉马古社区乃至整个古城区贫困程度最深的地区。

    扶贫先锋营:争取政策做朝前。鲁准罗老村地处深山,各方面条件都十分恶劣。交通极其不便,16公里村道全为土路,天晴尘土飞扬、下雨泥泞湿滑,大中型货车根本无法通行;地质灾害隐患严重,老村位于“2·3”大地震震源附近,地震烈度为9度,整个村子处在潜在不稳定斜坡上;饮用水安全令人担忧,地域偏远,居民饮水长期靠降水维持。拉马古社区党支部深知,居住难、出行难、看病难、饮水难、上学难……已经成为制约当地群众发展致富的最大瓶颈,整村搬迁似乎成为了鲁准罗居民小组解决现实问题的唯一路径,但工程浩大,需斥资千万,小小的社区党支部清楚要实现这一夙愿难度极高。近年来,随着中央、省、市、区一系列扶贫开发政策的相继出台,全社会参与扶贫攻坚的号角吹响,社区党支部瞄准这一千载难逢的良机,看到了鲁准罗居民小组整村搬迁的曙光。支部党员干部决定勇敢跨出这历史性的一步,无论前路有多艰险也要勇当扶贫先锋营,多次反复向各级党委政府表达诉求。终于,2015年鲁准罗居民小组被列为古城区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试点。

    一线工作队:发动群众做到家。让祖祖辈辈生活在鲁准罗老村的人们搬迁到数十公里外的集中安置点,绝非易事。支部迅速集结党员组成“一线工作队”开展“遍访先锋行”活动。为便于开展工作,鲁准罗实行由社区党支部党员干部、扶贫工作队员、街道机关干部组成工作组对55户搬迁农户进行动员,从此他们成为了搬迁户家中最常来常往的访客。虽然大部分群众都希望搬到一个安全平坦的地方。但面对搬迁中的辛劳和搬迁后 “我们盖新房钱不够怎么办?那里能分到土地吗?那里天气比这里冷,我们能适应吗?那里用水方便吗……”等的问题感到困惑和担忧。这一连串的问题等着社区党员干部回答。他们已经记不清上门做了多少次工作,记不清召开了多少次群众会议,记不清带着群众到安置点走了多少趟。为了打消群众的后顾之忧,为了子孙后代能过上好日子,他们一遍又一遍的解答着群众的问题,一家一家的解析着困扰群众的难点,引导群众正确理解国家政策,认真分析自身实际,鼓励群众大胆往前“迈一步”,用勤劳的汗水创造美好的明天。“苦心人、天不负”,通过一线工作队党员干部不厌其烦的做工作,终于用“踏破铁鞋”的精神统一了农户的思想。最终,“挪出穷山窝、建设安置点、争取新发展”成为搬迁群众的共识。

    ▲党工委书记深入农户家中

    党员样板房:示范引领做得实。为了打消群众搬迁的顾虑,也为了在群众中树立党员干部的先锋形象,社区党支部将鲁准罗居民小组党员搬迁户作为安置点的先遣队,多次召开鲁准罗党小组会议和支部党员大会,动员党员户首先搬迁落户,首先创业安居,给观望的群众提供一处可以参观的“样板房”,让忧虑的群众吃下一颗 “定心丸”。通过多次的沟通协调,以党小组长和卫东为首的党员户最先开始了搬迁建房,同时他还在鲁准罗新村新建了一个土鸡养殖基地。党员干事创业的旗帜在新村建设的热土上久久飘扬,群众的心理防线在无形中化解,新村建设的号角强劲吹响。

    ▲鲁准罗新村农户建房

    2


    “稳得住”——众志成城建设集中安置点


    拉马古社区鲁准罗易地扶贫安置点共安置55户,196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15户47人。根据易地扶贫规划和易地扶贫搬迁实施方案,项目总投资2268.18万元,实施内容涵盖搬迁群众住房、村道、挡土墙、水利、消防、供电、环卫、绿化、亮光,及居民小组活动场所等设施建设。为了完成此项利在千秋的民生工程,拉马古社区把支部建在安置点、将党旗插在工地上、让党员冲在最前线,确保所有配套项目、安居建房保质保量如期完成。

    ▲鲁准罗新村柏油路

    把支部建在安置点,项目有了“导航仪”。 这是一次拉马古社区历史上空前的“大决战”,当然也必将成为了锤炼党员干部的“练兵场”。社区党支部党员干部深知,只有抢抓机遇,主动作为,全力协调服务配套项目建设,才不负党和政府的厚爱与支持。为了更好的节约时间、抢抓机遇开展项目协调服务工作,拉马古社区党支部班子决定将支部也一并搬迁到安置点上,同时争取资金在安置点旁新建社区办公场所,只为更好的服务和更为高效的工作。起初,支部建在党员家里、建在空地上、建在工地边。支部班子走到哪里、支部党员干到哪里,哪里就是他们的“支部”。于是,他们在工地上召开会议,在项目协调现场开展日常工作,为项目推进化解矛盾,最大限度服务项目,提高效率。拉马古社区群众都知道,找支部、找干部,就去鲁准罗安置点,他们的“新家”在那里。

    ▲拉马古社区居委会

    将党旗插在工地上,工程有了“助推器”。为了加快工程进度,实现群众早日搬迁,社区党支部及时研究方案,将社区较年轻的党员、扶贫工作队党员等分成两个工作组交替到安置点开展项目服务工作。他们设立了“百日攻坚”时间表,不惧风雨,不怕严寒,日日奋战在安置点建设第一线,以“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决心,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党员干部的忠诚、责任和担当。两年多的时间,安置点给水工程、消防工程、排水工程、三线入地工程、进村路建设、入户及步行道建设、社区活动中心、居民小组活动中心、活动广场、环卫工程、公厕和垃圾房等基础设施项目基本完成。

    让党员冲在最前线,群众有了“金钢钻”。55户居民集体搬迁,且按照项目规划时间短、任务重。社区党支部充分认识这项工作任务的艰巨性,按照“一对一”党员帮扶工作模式,多次召开会议研究“一户一策”,要求党员干部“舍小家为大家”,全力帮扶搬迁群众安家落户,把结对搬迁户当作自己的“新家”,设身处地为搬迁农户服务,切实解决实际困难。搬迁户资金不够,他们主动帮忙与上级部门联系,尽快办理扶持资金拨付、政策性贴息贷款申请等事宜;农户劳动力不足,在下石脚、竖新房或者搬新居等重要节点,他们呼朋引伴前去帮忙;农户遇到就医、子女就业等难题,他们上门了解情况,尽力帮扶解决问题。两年多来,在这条老村通往新村的路上,党员干部用精诚团结的协助精神、倾力破难的担当精神、攻坚克难的拼搏精神一次又一次的感动着这里的人们。目前,55户中已有48户搬迁户房屋主体工程已完成,累计兑付建房补助资金193万元,有35户搬迁户已入住新房。

    ▲鲁准罗新村大棚

    3


     

    “能发展”——党建助力群众持续增收


    安置点高标准建成,搬迁户也陆续搬入新房,似乎昨日的愿景已成现实。但拉马古社区党支部知道,只有确保百姓在“新家”真正“安居乐业”,这次“迁徙”才算真正成功。他们通过结对帮扶、发展产业、保护生态、移风易俗和志愿服务等一系列“五民”行动,把安置点群众的“心”定下来、暖起来,才能让这里的居民真正把这里当成了“家”,他们的历史使命才真正完成。

    结对帮扶暖民行动。通过3家挂联单位党员干部同建档立卡贫困户、随迁户结对帮扶行动,实行家家有人帮,户户有人管。共计投资75万余元,按照贫困户自选项目、扶贫资金到户扶持、党建双联扶贫“三位一体”工作法,以工作队全程指导、挂联干部具体结对帮扶、审核验收为原则,引进良种牛11头,引进良种羊579只,发放生态土鸡450只,发放复合肥69.7吨,种植苹果200亩,扶持贫困户39户,户均补助约2万余元,有效促进了搬迁户发挥主动性,找寻新的适合的发展路径。

    ▲鲁准罗群众向古管局送锦旗

    发展产业富民行动。在实施种植苹果、养殖牛羊等到户项目的基础上,采用“支部+公司+基地+农户”的带富新模式,先后引进了藜麦种植和臭参种植项目。由支部与藜麦公司签订藜麦种植和收购合同,试种藜麦50余亩,并以3200元每亩的价格定向收购,保正群众收益;将安置点50亩耕地流转给药材种植公司,35亩耕地用于新建大棚种植臭参。药材公司在支付土地租金的基础上免费给32户农户提供一个0.5亩的大棚进行药材试种,既增加了农户收入也能让农户“跟学”药材种植技术。这种支部牵头、公司主导、农户参与的产业发展模式已逐渐被当地群众接受,必将成为今后产业发展的新模式,稳定民心的稳压器。

    ▲发放复合肥及树苗

    保护生态惠民行动。新村安置点座落于青山环抱之中,自然环境十分优美。安置点新建过程中,拉马古社区党支部十分重视生态保护问题,明确了安置点规划内的200余亩土地外,不允许搬迁户自行开垦土地。同时,在户均发放2075元公益林补偿金的基础上积极动员群众参与植树造林,年平均植树500余亩。同时,安置点还将投资20余万元建设污水处理站,更进一步降低区域污染,保护周边生态环境。

    ▲温馨提示牌

    移风易俗化民行动。在农村,盖新房搬新居是一桩大事,老百姓会邀约亲朋到家中做客,喝酒吃肉热闹几天。可在鲁准罗安置点,如果家家都摆席宴请,不仅会造成不必要的浪费,还会耽误工期,更重要的是在这个处处都要用钱的节骨眼上,“人情费”成了乡亲的心病。为了避免铺张浪费,促进乡风文明,减轻群众负担,拉马古社区党支部及时组织成立了新村红白理事会,按照新制定的《鲁准罗居民小组村规民约》,引导居民移风易俗,坚持婚丧事宜操办从简,乔迁、竖房等事宜不办客事的原则,从党员做起,从身边亲友做起,大力营造节俭文明新风,给乡亲们节约了不少开支。同时,通过支部开展的“自强、诚信、感恩”教育培训、“感恩党、听党话、跟党走”和系列党课活动,让当地群众感恩党的好政策,积极主动发挥个人、集体能量,推动区域快速发展。

    ▲鲁准罗活动中心

    志愿服务便民行动。新建的拉马古社区活动场所位于鲁准罗搬迁点。支部为了在搬迁安置地更好的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第一时间成立了拉马古社区党员志愿服务队,主要任务就是开展扶贫领域志愿服务工作。先后组织党员30余次,开展困难户入户帮扶竖房、定期清扫社区周边村组附近环境卫生、帮助群众从老村搬家、协助百姓拆除老村旧屋复耕复绿等工作,切实解决易地扶贫点群众生产生活困难,受到群众一致好评。

    ▲街道和社区党员干部帮助建档立卡户房屋拆旧


    走进鲁准罗新村,柏油路四通八达,新住房错落有序,一个“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初具雏形,党建助力精准扶贫给鲁准罗带来的新变化,凝聚着基层党员干部群众的智慧、心血和汗水,这是拉马古社区党支部在上级党委、政府的全力支持帮扶下,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征程上谱写出的壮美篇章。


    ▲党员志愿服务队


    打赏捐赠
    0
    !我要举报这篇文章
    声明 本文由村网通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村网通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村网通立场。本文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