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举报

  • 提交
    首页 > 致富技术 > 正文
    购物车
    0

    七旬老人的致富“葫芦经”

    信息发布者:沈密123456my
    2019-12-11 13:25:00    来源:未知陕西日报 葫社   转载
        

     

    一个聚数万人的葫芦圈子
    传承千年

    荟聚葫社


    于时光中穿梭了千年。

    葫芦带着吉祥美好的寓意,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符号 ,
    谐音
      福禄
    护禄
    葫芦

    只要说起“葫芦经”,张志智就高兴得合不拢嘴。记者 武丹摄 

    记者 武丹 通讯员 彭斌

    8月12日,正午时分,潼关县秦东镇寺角营村,到处都静悄悄的。

    在村第一书记贾明的带领下,记者来到寺角营村荒移4组村民张志智的家里。一进门,就听见房间里有人在倒腾木头或竹子类东西的声音,不时发出“噌噌噌”的声响,像是在打磨着什么。

    透过窗户望进去,一位老人把一只葫芦压在腿上,用手中的小刀快速地在葫芦上钻孔,动作十分娴熟。钻完一个孔,他用胳膊抹去头上的汗,然后一只手托起葫芦转动着细细端详。聚精会神的他,直到记者一行推开门才发觉家里来了人。

    “这是我们村的‘葫芦达人’。”捧起地上一件刻有“福”“寿”字样的葫芦工艺品,贾明热情地介绍着张志智,“去年脱贫以后,老人一心想着要通过雕刻葫芦致富呢!

    今年已71岁的张志智,妻子早年去世,儿媳在20多年前得了癫痫,儿子是家中唯一的壮劳力,家里的日子一直过得很艰难。自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虽然他家被评为建档立卡贫困户,但他从来不等不靠,在各级党委的帮扶下,努力发展花椒、油用牡丹、核桃等产业,收入得以稳定增长,并于2018年底成功脱贫。

    “我是共产党员,我一定要比一般群众做得更好。脱贫只是一个小目标,我还要带头致富。”张志智告诉记者,为了脱贫,更为了致富,他已经悄悄准备了好些年。

    时间回到2015年。那是一个偶然的机会,张志智听说在合阳、运城有人用葫芦搞创作。有着书法、绘画基础的他,当年便尝试着种了十几株葫芦,学着动手来雕刻。

    几年来,张志智学会了储存,学会了涂色,学会了雕刻,经过反复加工,普通的葫芦在他手里变成了一件件工艺品。

    但是,直到去年底,张志智都没出售过自己的任何一件作品,他说心里没底儿,害怕没人买,更怕被人笑话。

    今年清明节,寺角营村的帮扶干部、秦东镇副镇长张鹏程得知消息,联合村两委多次与张志智交流,“拽”着他去参加了潼关县第二届生态旅游文化节的展销活动。在这次活动上,张志智的“宝葫芦”收获了“第一桶金”1200余元。

    从那以后,通过熟人推荐,张志智雕刻的人物、花鸟、福字等10多个系列的葫芦工艺品,越来越受到市场的欢迎。

    “前两天还有人给我打电话,问有没有关于廉政建设内容的葫芦工艺品。我准备这段时间忙完农活,就按人家的要求赶紧做几个样品。”尝到了甜头的张志智下定决心要通过葫芦来巩固自己的脱贫成果,努力致富。

    “要想致富,那咱的技术就必须过硬!镂空、镶嵌、浮雕、烫花、上彩,要学的技术还多着哩……”张志智说,为了掌握到更多、更好的雕刻技术,他把村里发的产业分红“投资”到了绘画书籍、雕刻刀具等上面。在他的工具桌上,摆满了《唐宋元十六家山水画技法图解》等绘画书籍。

    “等市场稳定了,我准备让儿子回来一起做,把咱潼关的元素加进去,创作一些类似于‘潼关人物’‘潼关八景’等具有地域特色的葫芦工艺品。”张志智对他的致富“葫芦经”越来越有心得。


    打赏捐赠
    0
    !我要举报这篇文章
    声明 本文由村网通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村网通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村网通立场。本文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